
选战风云:蓝营希望之星,3女1男或改变民进党命运
引言
2024年的大选,对于台湾政坛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之战。民进党和国民党,两大政党的实力对比,将直接影响到台湾的未来走向。而在这场大选中,除了领导人和副领导人的角逐,立委的争夺也同样重要。立委的多寡,不仅关系到政党的议事权和财政预算,也关系到政党的形象和声望。因此,每一个选区的胜负,都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然而,根据最近的民调和媒体分析,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并不占优势。《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日前曝光了私人群组内容,称民进党立委明年可能会少7、8席,且国民党台北市第2选区立委参选人游淑慧会胜选。对此,资深媒体人樊启明指出,除了北市第2选区,绿委高嘉瑜、赖品妤和林静仪的选情也相当危险。
那么,这四位绿营选将为何会面临如此困境?他们又有何应对之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度解析。
北市第2选区:基层裂痕难弥合
北市第2选区包括大安区和中正区,在2016年和2020年的立委选举中,都是民进党的铁票区。然而,在今年的初选中,民进党内出现了激烈的内斗。原本是该区现任立委的王世坚,在初选中败给了同党立委何志伟。王世坚不服气,认为初选有黑箱操作和舞弊现象,并发起连署要求重新初选。何志伟则反驳王世坚是在捣乱和制造分裂。
这场初选之争,导致了民进党在该区的基层组织出现了严重的裂痕。王世坚和何志伟的支持者互相攻讦和抵制,甚至有人威胁要退党或投给国民党。虽然民进党高层试图调解和安抚双方,但效果不佳。目前,王世坚仍然没有公开表示支持何志伟,并表示要等到正式提名后再做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参选人游淑慧有望从中渔利。游淑慧是国民党籍的台北市议员,在该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支持度。她在参选后就积极地拜访各界人士,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见和主张。她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年轻人沟通和互动。她的竞选策略是打造一个温暖、亲民、有能力的形象,以吸引中间选民和绿营失意者的支持。
因此,北市第2选区的选情并不乐观。民进党如果不能尽快修复内部的裂痕,就有可能让这个铁票区变成一个失地。
北市第4选区:三足鼎立难分高下
北市第4选区包括文山区和南港区,在2016年和2020年的立委选举中,都是泛绿阵营的优势区。然而,在今年的选举中,泛绿阵营出现了分裂的局面。原本是该区现任立委的高嘉瑜,面临着基进党参选人吴欣岱的挑战。高嘉瑜和吴欣岱都是年轻、有活力、有理想的政治新星,他们在政治理念和主张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们都不愿意放弃参选的机会,也不愿意进行协调或合作。
高嘉瑜是民进党内的新生代领袖之一,她在2016年首次当选立委后,就以其敢言敢做的风格,赢得了很多支持者和关注者。她在立法院中积极地提出和推动了许多法案和议题,例如反渗透法、反假新闻法、反核食法等。她还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地发声和互动,展现了她的魅力和才华。她的竞选策略是强调自己的政绩和能力,以及对台湾未来的愿景和规划。
吴欣岱是基进党的创党成员之一,她在2020年参加台北市议会补选时,以高票当选为市议员。她在市议会中积极地监督和质询市府的施政,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例如推动台北市成为联合国永久性观察员、建立台北市人权委员会等。她还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展现了她的真诚和热情。她的竞选策略是强调自己的理念和价值,以及对台湾社会的关怀和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参选人李彦秀有机会从中受益。李彦秀是国民党籍的台北市议员,在该区有较深厚的基层组织和支持者。她在参选后就积极地走访各个社区,并提出了一些符合该区需求和特色的政见和主张。她还利用自己在市议会中的经验和资源,为该区居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她的竞选策略是打造一个务实、专业、有服务心的形象,以吸引中间选民和泛绿分裂者的支持。
因此,北市第4选区的选情并不明朗。泛绿阵营如果不能尽快达成共识或协作,就有可能让这个优势区变成一个争夺区。
新北市第12选区:云豹风波影响深远
新北市第12选区包括汐止区和瑞芳区,在2016年和2020年的立委选举中,都是民进党的优势区。然而,在今年的选举中,民进党参选人赖品妤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赖品妤是该区现任立委,也是民进党内的新秀之一。她在2016年首次当选立委后,就以其敏锐的政治触觉和优秀的沟通能力,赢得了很多赞誉和支持。她在立法院中积极地参与和推动了许多重要的法案和议题,例如同性婚姻法、劳基法、台防预算等。她还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地发声和互动,展现了她的魅力和才华。她的竞选策略是强调自己的政绩和能力,以及对新北市未来的愿景和规划。
然而,赖品妤在今年遭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她在今年4月份参加了一场由台湾大学生联合会主办的活动,该活动是为了支持台湾大学生在云豹事件中的抗争行动。云豹事件是指台湾大学校方在今年3月份决定将校园内的云豹雕塑拆除,并将其移交给原作者或捐赠给其他机构。这一决定引发了台湾大学学生的强烈反对和抗议,他们认为云豹雕塑是台湾大学的象征和文化遗产,不应该被随意处理。他们还质疑校方的决定是否有透明度和合法性,以及是否受到了政治或商业的干预。
赖品妤在参加活动时,表示支持台湾大学学生的诉求,并批评校方的做法是对台湾大学历史和文化的不尊重。她还表示,如果校方不改变决定,她将动员其他立委一起向校方施压,并考虑提出相关法案或修法,以保护台湾大学的文化资产。
赖品妤的这番言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有些台湾大学的校友和教职员对赖品妤的支持表示赞赏,认为她是为了维护台湾大学的荣誉和尊严,也是为了捍卫台湾的民主和自由。他们认为云豹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是一件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文物,是台湾大学的精神象征,不应该被任意拆除或转移。他们还指出,云豹雕塑是由台湾著名雕塑家黄永玉所创作,是他对台湾大学的情感寄托和贡献,也是他对台湾文化和自然的热爱和敬意的体现。他们呼吁校方尊重原作者的意愿和版权,以及台湾大学学生和社会大众的声音,撤销拆除云豹雕塑的决定。
另一方面,有些人则对赖品妤的言行表示不满和批评,认为她是在利用云豹事件来为自己的竞选造势,也是在干涉台湾大学的校务自治。他们认为云豹雕塑是一件有争议的作品,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它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他们还认为云豹雕塑已经存在了近40年,已经老旧和破损,不适合继续放置在校园内。他们认为校方拆除云豹雕塑的决定是基于专业和合理的考量,也是经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的结果。他们呼吁赖品妤不要干预校方的决策权,也不要煽动台湾大学学生和社会舆论,制造更多的对立和冲突。
云豹事件在台湾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争执,也影响了新北市第12选区的选情。赖品妤原本以为她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支持度,但却遭到了部分选民的反感和抵制。她在该区的民调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与国民党参选人陈玉珍的差距缩小到了个位数。赖品妤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竞选策略,转而强调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政绩和贡献,例如推动汐止区和瑞芳区的交通、环境、教育、文化等建设。她还试图与台湾大学校方和原作者黄永玉进行沟通和协调,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云豹事件暴露了台湾社会在文化、艺术、历史、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和对立。它也反映了民进党内部在推动新能源政策时所涉及的利益纠葛和政治操作。据报道,赖品妤的父亲赖劲麟是一家名为云豹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从事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业务,并从政府获得了大量的补贴和优惠。有人质疑赖品妤是否利用自己的立委身份,为云豹能源公司谋取利益,也是否与云豹雕塑事件有关。赖品妤否认了这些指控,称自己与云豹能源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从中牟利。她还表示,她之所以支持云豹雕塑事件,是出于对台湾大学的情感和对台湾文化的尊重,与政治和商业无关。赖劲麟则在事件爆发后辞去了云豹能源公司的董事长一职,以示澄清。
云豹事件还没有结束,它可能会对新北市第12选区的选举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赖品妤能否顺利连任,还要看她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以及选民如何做出判断。
赖品妤的对手陈玉珍则抓住了云豹事件的机会,向选民展示了自己的优势和差异。陈玉珍是国民党的资深政治人物,曾经担任过新北市副市长和立法院副院长。她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也有稳定的支持基础。她在竞选中强调自己是一个务实和合作的政治人物,不会为了政治理念而与人对抗和冲突。她还表示,她尊重台湾大学的校务自治,不会干涉云豹雕塑事件,也不会利用该事件来攻击赖品妤。她的竞选策略是强调自己与赖品妤的风格和态度的对比,以及对新北市第12选区的关心和承诺。
陈玉珍在云豹事件中表现出了一种成熟和克制的姿态,也赢得了一些选民的认同和信任。她在该区的民调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与赖品妤的差距缩小到了个位数。陈玉珍不满足于此,还继续加强自己的竞选活动,与选民密切接触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待。她还邀请了国民党的重量级人物,如前领导人马英九、前副领导人吴敦义、前新北市长朱立伦等,为自己站台和拉票。她希望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声望,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支持度。
云豹事件让新北市第12选区的选情变得悬念重重。赖品妤和陈玉珍都在全力以赴地争取每一张选票,也都在密切关注着台湾大学校方和原作者黄永玉之间的协商进展。如果云豹雕塑事件能够得到一个圆满和平和的解决,那么赖品妤可能会因此恢复一些声誉和信心。如果云豹雕塑事件继续僵持或者恶化,那么陈玉珍可能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同情。无论如何,云豹事件已经成为了新北市第12选区选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是影响台湾政治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案例。
